你好,歡迎來到萬化易購!
發布日期:2022-04-07
瀏覽:2393
我國水務行業是從城市供水行業逐步發展起來的。1949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市供水能力不足及其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制約作用逐漸顯現出來,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十分重視供水問題,將供水設施建設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
我國水務行業是從城市供水行業逐步發展起來的。1949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市供水能力不足及其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制約作用逐漸顯現出來,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十分重視供水問題,將供水設施建設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并且對水務行業進行產業化和市場化改革,極大促進了供水行業的發展,使我國城市供水能力快速增加,目前我國供水能力基本上能夠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與供水行業相比,我國城市污水處理行業起步較晚、發展較慢,目前我國污水處理行業仍相對滯后。由于我國水污染和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污水處理行業發展,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水務行業作為市政公用事業曾長期處在行政壟斷之下,形成了"低價+虧損+財政補貼"的經營模式,并使其發展過程中存在政企不分、企業缺乏自主權和積極性、生產效率低下、服務質量差、企業虧損等諸多問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歐美發達國家對水務行業實行私有化,水務行業由傳統的福利性、公益性部門轉化為具有合理商業利益的產業部門。在借鑒發達國家水務行業發展經驗基礎上,我國水務行業市場化改革在各地水務系統試點探索和政府積極推動下進行。
水務行業市場化改革極大促進了我國水務行業的發展,使我國水務行業改變了以往嚴重依賴政府補貼的經營局面。長期以來,我國水價一直實行政府定價。我國水價調整機制初步建立后,盡管各地方不同程度的上調水價使行業盈利狀況明顯改善,但目前水價也只能基本反映資源開發成本,沒有完全覆蓋對資源耗費的補償和對環境污染的補償,更重要的是沒能真實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和資源稀缺程度。由于我國城市供水價格、污水處理費價格的定價水平仍偏低,并且行業內的一些企業尚未轉變經營機制導致經營管理能力較低。
一、全球水資源基本情況
1、水資源短缺
地球上的江、河、湖、海,冰川等等都是水資源,而且儲量相當之大,我們為何總強調水資源短缺,強調對水資源的保護的重要性,這里就涉及到了廣義的水資源與狹義的水資源之分。廣義的水資源,是指地球上水的總體,包括大氣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淺層和深層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狹義的水資源,是指與生態系統保護和人類生存與發展密切相關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夠得到恢復和更新的淡水,其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
地球雖擁有豐富的淡水資源,但他們遠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時空分布也不均勻。現在工業、農業以及人對水的需求大幅增長,淡水資源短缺和水質惡化嚴重困擾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地球上水儲存量雖然相當豐富,但只有2.5%是淡水,大部分淡水以永久性冰雪的形勢封存于南極,能被人類所利用的水資源很有限,主要是湖泊、河流、土壤濕氣和埋藏相對淺的地下水。大部分能夠利用的水位于遠離人類的地方,使水得利用成為一個很復雜的問題。
2、水資源的分配問題
水資源的特點有流動性、有限性、可再生性等等,水資源的眾多特點決定了水資源分布的不均勻性,總的來說包括時間分布不均勻、空間分布不均勻,我國南北方水量差別及雨量季節的差別充分體現了水資源的不均勻性。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的地區,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仍在增加,而農業方面也需要大量的水,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農業利用的水相當之多。為了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勻的問題,各國也建筑河壩,從而協調灌溉用水、水力發電和生活用水等。我們通過對河流進行筑壩、引流等工程方式為人類的確帶來了很大好處,但同時對單水生態系統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當然這些工程建筑的造價也非常大,并改變了當地河流的形狀,是當地人口被迫遷移,導致鄰近的生態系統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
3、水質污染
水資源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有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田退水等。水資源受到污染會產生物理性危害、化學性危害、生物性等。但水污染問題通過水文循環過程會得到緩解,污染物隨水體的運動不停地發生變化,自然的減少小時或無害化的過程,也就是水體自凈作用。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有水污染問題,有的水污染是因為自然因素,但大部分水資源的污染是因為人為因素。城市和工業排出的污水污染著河流和地下水。農業開發在解決世界食物問題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它也造成了水污染。比如在中國,全國600多個大小城市中,有一半城市都缺水。世界上僅城市地區一年排出的工業和生活廢水有多達500立方公里,而每一滴污水將污染數倍的水體。
水環境污染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水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排放到環境中的污水、廢水量日益增多。大量的含有各種污染物質的廢水進入天然水體,造成了水環境質量的急劇惡化,一方面,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工農業利用帶來不利影響;另一方面,有雨水資源被污染,原本可以利用的水資源失去了利用價值,使得可利用的水資源量越來越少,造成水質性缺水,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
二、全球水資源供給情況分析
全球水資源總量約為13.86億立方千米,其中咸水占比為97.47%,淡水占比為2.53%。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地下水資源及咸水還不能大規模開發利用,容易利用的淡水僅占淡水總量的1%左右,約占全球水資源總量的0.026%左右。
在全球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自然水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自然水資源的供應則由于污染、地下水的下沉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使人類可利用的自然水資源量正在萎縮。盡管全球海水資源極其豐富,但目前海水淡化成本較高且技術也不夠成熟,尚未形成規模化生產,若能充分利用海水資源將有效緩解日益萎縮的水資源狀況。
盡管水資源是可再生資源,但受世界人口增長、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等因素影響,水資源供應可能會成為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全球水資源利用情況分析
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域,全世界淡水總量超過3,700萬立方千米.可是這些淡水中有3/4(約2,900萬立方千米)儲藏在冰川和南北兩極的冰層里,現有的技術水平尚難以利用,剩下的幾乎都在地下含水層里(約840萬立方千米).目前主要的供水來源,包括湖泊河流(20萬立方千米)和大氣層的水蒸氣(1.3萬立方千米),還不到全部儲蓄量的1%,如此少的可利用淡水使全球水資源面臨巨大的壓力。
四、全球水資源產業發展情況分析
從全球角度分析,淡水需求在未來幾十年呈增長趨勢。除農業領域需求量占總淡水使用量的70%以外,工業領域使用的淡水資源將大量增加,隨著全球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市政用水與衛生系統用水也將呈增長態勢。氣候變化情景模擬得出的結果顯示,未來數年中,淡水的供給與需求矛盾呈惡化趨勢,隨著干旱和洪水發生的頻率增大,將改變全球部分江河流域的水資源分布,由此帶來的干旱將影響很多地方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
當前,全球2/3的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區,大約有5億人生活在水資源消費量占水資源再生兩倍的區域,該區域生態環境極度脆弱,地下水呈持續減少的態勢,迫切需要尋找可替代的水資源以滿足需求。
五、全球重視對水資源可持續開發
隨著水資源的逐漸匱乏,水的經濟、社會功能性日趨顯著,水在經濟社會的地位日趨提高。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缺水國,都把水利建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投入巨資,修建各類型的水庫、水堤,以及儲水、蓄水、引水工程,來確保水的供求。
據世界水事委員會宣布,全球在用水方面的投資,必須從如今的每年750億美元,增加到1800億美元。我國南水北調工程啟動,在今后10年,僅東線引水工程(東部運河和中央運河),投資250億美元,全部工程投資那就更是驚人了。
此外,各國在防止水的環境污染,水的循環利用,活水處理方面的新技術投資,日益迫切,日益劇增;中東地區的缺水國家,例如以色列、科威特、約旦、利比亞、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長國、也門等十幾個國家以及加沙地帶等,主要飲用再生水;其中產油富國,像沙特阿拉伯在1997年前就已投資50億美元用于海水淡化工程,以試圖解決或緩解供水危機;以色列在海水淡化方面,無論在投資和技術裝備上都付之以頗大的投入,僅以色列每年從土耳其進口淡水1.5億立方米,耗資巨大;馬來西亞每年向海灣國家出口淡水3900萬噸,為運送淡水,才把過去輸油輪改為輸水輪。
為開發地下水,補充新水源,各國也投入巨大資金,進行水文地質基礎研究,并進行全面勘查與鉆探。
隨著世界水危機的加劇,水資源的地位,已不僅反映在經濟社會上,而日益強烈地涉及到軍事上,涉及到國與國的沖突上。
2050年以前世界水資源將發生一次大的危機,到21世紀,水可能成為一種罕見之物,一種稀有資源“,要避免水資源的匱乏而引發國際沖突。